茶壺(英文:teapot),是一種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。它是茶具的一種,主要用來泡茶。茶壺由壺蓋、壺身、壺底、圈足四部分組成,壺蓋有孔、鈕、座、蓋等細部。壺身有口、延(唇墻)、嘴、流、腹、肩、把(柄、扳)等部分。由于壺的把、蓋、底、形的細微差別,茶壺的基本形態(tài)就有200種。泡茶時,茶壺大小依飲茶人數多少而定。茶壺的質地很多,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茶壺。相關經典名句:“一器成名只為茗,悅來客滿是茶香?!?/span>
選擇茶壺,好壞標準有四字訣,曰:“小、淺、齊、老?!辈鑹赜卸斯蓿斯?,四人罐等的分別。以孟臣、鐵畫軒、秋圃、尊圃、小山、袁熙生等制造的受珍視。壺的式樣很多,有小如桔子,大似蜜柑者,也有瓜形、柿形、菱形、鼓形、梅花形、六角形、栗子形……等等,一般多用鼓形的,取其端正渾厚故也。壺的色澤也有很多種,朱砂、古鐵、栗色、紫泥、石黃、天青……等等,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,朱粒累累,俗謂之抽皮砂者,為珍貴。但不管款式、色澤如何,重要的是“宜小不宜大,宜淺不宜深”,因為大就不“工夫”了。所以用大茶壺,中茶壺,茶鼓,茶篩,茶檔……等等沖的茶,那怕是用一百元一兩的茶葉,也不能算是工夫茶。至于深淺則關系氣味,淺能釀味,能留香,不蓄水,這樣茶葉才不易變澀。除大、小、深、淺外,茶壺講究的是:“三山齊”,這是品評壺的好壞重要標準。辦法是:把茶壺去蓋后覆置在桌子上(好是很平的玻璃上),如果壺滴嘴、壺口、壺提柄三件都平,就是“三山齊”了。這是關系到壺的水平和質量問題,所以為講究。“老” 主要是看壺里所積成的“茶渣”多寡,在前面已經說過了。當然,“老”字的講究還有很多,例如什么朝代出品,古老歷史如何,什么名匠所制成,經過什么名家所品評過等等。但那已經不是用一般茶壺的問題,而是屬于玩古董的問題了。